文 |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团队
2020 年虽有疫情阻碍,但并不妨碍储能市场朝着火热的方向发展。有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储能开发量增加了一倍。据CNESA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3.4GW,2020年新增投运容量2.7GW,这预示着储能即将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毋庸置疑,储能正在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开局年,储能成为行业热议话题,身份地位的逐渐清晰、价格机制的重新划定、项目建设的不断敲定......整个储能生态圈正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局面。
目前,已有不少央企、国企、行业龙头、初创公司入局储能领域。2021年即将过半,储能头条对2021年上半年我国跨界储能领域的企业动态做了一个简单的复盘回顾。
据储能头条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8家企业在跨界储能领域方面有了新动态,主要涉及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储能项目等等。其中,13家企业为“新玩家”,今年正式入局储能市场;5家企业作为“老玩家”持续发力,深入布局储能领域!
随着我国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配合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储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起草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消息一出,人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储能领域,也促使更多跨界企业瞄准了储能市场。1.珠海港拟设立3家子公司布局储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1月14日,珠海港发布公告,为抢抓新能源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能源环保主业的发展,公司拟设立珠海港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制造产业及应用项目的投资开发及运营。珠海港能源科技集团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公司以自筹资金出资。储能头条了解到,能源环保是珠海港的重要主营业务,珠海港称,此次设立子公司是致力于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制造产业及应用项目的投资开发及运营,此举将扩大公司业务范围,有利于增强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力,并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2.永福股份与宁德时代“官宣”携手 拟重金投入储能板块永福股份2月4日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宁德时代合作,以共同增资入股方式投资福建永福电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永福电通”)。值得注意的是,从经营范围看,此前永福电通并未涉足光伏、储能领域,而是在合资后计划增加“光伏、新能源及储能”等项目。3.宝光股份拟1.82亿元收购智中能源两项储能调频项目2月7日,宝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合资1000万元成立储能企业北京宝光智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来主要面向国家电网、中央电力企业、优质省级电力企业和优质省级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储能调频辅助服务业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收购现有在运营项目、参与上述企业招标获得项目等。4.华为发布白皮书!为储能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3月17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发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及《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白皮书》。4月14日,华为以“光储融合助力智能光伏成为主力能源”为主题,携全场景智能储能系列产品参加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正式开启储能行业的智能时代。4月26日,长期致力于提供各系列大中型客车空调和乘用车空调的松芝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布局储能设施的电池热管理领域,并将在今年推出相关产品。4月,有消息传出,滴滴旗下小桔能源正在招聘光伏、储能相关领域的人才和专家,其中包括电池储能专家、能量调度策略专家、光储充实验室负责人等岗位。很明显,小桔能源正在着手新业务,此次面向光伏、储能两个领域的招聘,也意味着小桔能源正在向更深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据滴滴方面的人士透露,未来,小桔能源将会在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进行企业合作、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逐步在用户端实现能源供给和使用的匹配优化。5月6日,国内两大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宁德时代和明阳智能宣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储能应用达成战略合作。依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风光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即“两个一体化”领域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就储能系统产品及“两个一体化”项目的设计、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2021年5月25日,中核钛白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91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6.16亿股。其中,因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用于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最多,受到关注。据介绍,中核钛白之所以选择跨界,是因为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硫酸亚铁等废料,经过加工可制成磷酸铁锂,节省废物处置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生产成本。5月25日,风电龙头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与京东集团智能产业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并依托在用户资源、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经验积累,联手开拓新能源市场,深度探索在“源-网-荷-储”、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绿色智慧园区、绿色城市与“碳中和”园区打造等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合作。随后,6月20日,金风科技发布公告,将与三峡新能源、阳光新能源等成立合资平台公司,主营储能系统研发以及储能、风电、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此番合作集合了风电、光伏、储能三大领域龙头企业,共同出击储能市场,推动风光储电站的开发建设及运营等。10.海兴电力参股子公司杭州利沃得已布局户用储能产品近期,海兴电力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股子公司杭州利沃得已布局户用储能产品;此外,公司充电桩产品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11.纺织民企珍贝集团将建设5GW牧光风储一体化示范基地6月6日下午,纺织民企珍贝集团董事长邱金元与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蒋伟峰在青海省主要领导的见证下,签署5GW牧光风储电站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珍贝集团旗下贝盛控股将在“十四五”期间,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投资245亿元,建设5GW牧光风储一体化示范基地。6月16日,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的公告》,公告表示: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为优化公司能源使用结构,降低用电成本,实现清 洁低碳生产,打造低碳竞争力,公司拟在公司及公司下属子(分)公司和孙公司厂区及矿区等符合建设条件的场地分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约 13.39 亿元。投资分为三个项目。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等产品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杭锅股份6月21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杭锅能投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2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西子零碳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西子零碳能源”)。杭锅股份表示,该公司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零碳能源和储能领域,并以“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依托进行储能(熔盐储能、电池储能等)综合技术验证,构建零碳能源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服务能力等。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储能市场工程示范,为储能市场拓展奠定基础。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最早入局储能市场的“老玩家”表现依然强势。6月22日,林洋能源与华为数字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光伏发电领域、储能领域及数字能源领域方面的深入合作达成一致。此后,林洋能源6 月 10 日发布公告,为完善储能产业配套能力,林洋合作亿纬动力成立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拟投资不超过人民币 30 亿元,建设年产 10GWh 的磷酸铁锂储能专用电池,共同拓展储能业务。据了解,这是继 20 年 9 月成立林洋亿纬储能系统公司后,林洋加速储能行业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储能电芯公司的落地,有望打通林洋能源的储能业务版图,贡献新增长点。2.宁德时代斥资140亿入局家用储能和电动两轮车电池市场4月28日,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宣布已与ATL签署协议,将共同出资设立两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应用于家用储能、电动两轮车等领域的中型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双方还签署了协议,对各自开发或获得的锂电池相关技术进行交叉技术许可。众所周知,目前,储能业务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继动力电池外的第二大增长引擎。2020年其储能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幅高达218.56%,也是继动力电池业务外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近日,中国能建集团发布了《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全面进军新能源和储能等相关产业,助力能源结构优化。白皮书中指出,中国能建将加大技术研发应用领域对外战略合作和资金投入力量,积极进军储能等新能源相关行业,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而中国能建全面进军储能并不是说说而已,6月15日,中国能源与宁德时代在福建宁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研发、储能系统产品和产业合作、储能项目以及重点区域市场、国际业务拓展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6月18日,中国华电“十三五”碳排放白皮书暨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会在京举行。根据行动方案,中国华电力争2025年实现碳达峰,非石化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重点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大力推进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6月2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纲要》。文件指出,中国大唐将积极规划发展储能,打造“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早在2019年12月2日,大唐集团正式注册成立智慧能源产业有限公司,主要营业范围包括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节能和储能技术开发投资等。这是传统五大电力集团中首家以智慧能源/综合能源命名注册成立的一级子公司。围城内外,风景不同,一面是跨界储能的新生力量在国内涌起,另一面是老玩家开拓储能市场、深挖储能领域。新势力们努力抢占市场份额,想要动摇已有格局,老玩家则希望通过在精细化运营、差异化优势方面发力来应对冲击。但不管怎么说,新老玩家此时齐聚储能赛道,意味着一场新的鏖战正在拉开大幕。不过,机会也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无论是新玩家还是老巨头,在发展储能上,贴合市场需求,紧抓储能技术不放松,或有赢得比赛的机会。随着储能 “江湖”的不断扩大以及新玩家的不断加入,“风光储一体化”“光储充技术”“氢储能”等新型发展模式不断出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储能市场的竞争势必会进一步加剧。有机构预计,在考虑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后, 2021-2025年储能系统的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2016、2946、3824、4617和5748亿元,年均增速有望达到46.28%。这也就说明,储能将迎来新的变量和新的机会。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老带新”的模式,会让一部分跨界者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强联合”的方式也会让储能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些技术落后、资金实力不强的储能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一些新加入的企业也会将其他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导入储能领域。而2021年的储能江湖又会上演什么样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